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 |
聯合大學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新聞Info
推薦新聞Info
-
> 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鹽巖體積加砂壓裂中的應用(三)
> 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鹽巖體積加砂壓裂中的應用(二)
> 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鹽巖體積加砂壓裂中的應用(一)
> Wilhelmy吊板法測試溫度、鋁元素和稀土元素對鋅浴表面張力的影響
> 基于表面張力系數等模擬液滴撞擊熱壁面的動力學行為(二)
> 基于表面張力系數等模擬液滴撞擊熱壁面的動力學行為(一)
>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、泡沫的產生和測試(三)
>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、泡沫的產生和測試(二)
>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、泡沫的產生和測試(一)
> 雙鏈乳糖酰胺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物化性能、應用性能及復配性能研究
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研制及在碳酸鹽巖體積加砂壓裂中的應用(二)
來源: 鉆井液與完井液 瀏覽 15 次 發布時間:2025-02-24
2.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研制
2.1實驗儀器與材料
YK-1L型乳化反應儀;均質剪切乳化機;引發劑微量注射泵;數顯恒溫水浴鍋;冷卻循環水浴鍋;0.6、0.8 mm烏氏黏度計;分析天平;JB50-D型立式電動攪拌器;數顯六速旋轉黏度計;芬蘭Kibron表界面張力儀;DZF真空干燥箱;離心機;管路摩阻測定儀;哈克RS6000流變儀;定制帶刻度沉砂實驗管。
丙烯酰胺(AM)、丙烯酸鈉(AANa)、Span80、OP-10、氯化鉀、氫氧化鈉、過硫酸鉀,亞硫酸鈉,分析純(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);AMPS,工業品(山東壽光潤德化工有限公司);微電荷單體、小分子改性生物單體、助排劑原液,工業品(四川申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);輕質白油,工業品(西安藍翔化工有限公司);氮氣,99.99%(成都晨源氣體有限公司);MOA-3,工業品(海安臨沂國力化工有限公司);甲醇、丙酮,分析純(天津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);配液水,新都自來水。
2.2制備方法
水相制備:設置冷卻循環水浴鍋20±0.5℃,放入配料容器,向容器中加入反應體系所需去離子水總量的85%,再加入AM、AANa、AMPS、小分子生物單體和氯化鉀,攪拌溶解均勻制得水相1,待用;向燒杯中加入體系所需去離子水總量的5%,再加入微電荷單體攪拌溶解均勻制得水相2,待用。連續相制備:向乳化反應儀中加入白油、Span80、OP-10和MOA-3,攪拌均勻制得連續相。乳化反應液制備:對乳化反應儀夾層進行冷卻水循環,維持溫度在20±0.5℃,將水相1緩慢加入乳化反應儀與連續相混合,控制攪拌速度在2500 r/min,通入99.99%純度的氮氣,待水相1轉移1/3時開啟均質剪切乳化機,水相1轉移完畢后攪拌、乳化30 min,再向反應儀中加入水相2,持續攪拌、乳化剪切60 min,制得乳化反應液。引發劑配制:用體系所用去離子水總量的3%配制過硫酸鉀溶液制得引發劑1號,待用;用去離子水總量的5%配制亞硫酸氫鈉溶液制得引發劑2號,加入到引發劑微量注射泵中。聚合反應控制:設置攪拌速度500 r/min,持續通氮氣(速度30 L/min)30 min~60 min后,向乳化反應液中一次性加入引發劑1號,攪拌10 min~15 min,再利用電腦控制系統調節引發劑微量注射泵滴加引發劑2號,整個引發聚合過程中,通過調節引發劑加入速度和冷卻水循環,使升溫速度始終保持在10 s~15 s/0.1℃之間,反應溫度最高控制在30℃。后燃燒:采用剩余2%的去離子水制備濃度為10%的引發劑2號溶液,在聚合反應3.5 h~4 h后,快速加入到反應儀中,除去少量未完全反應的單體,提高單體轉換率,待溫度不再上升,表明反應基本完成。后處理:聚合產物冷卻,加入一定的助劑復配后出料,得到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,代號SRY-1。
2.3乳液性能表征及關鍵參數控制
2.3.1有效含量控制
乳液中聚合物有效含量越高,增黏能力越強,使用成本越低,聚合單體濃度直接決定乳液有效含量,并通過影響聚合反應過程進而影響減阻劑綜合性能。
稱取一定量的SRY-1加入到燒杯中,用白油稀釋,快速攪拌條件下加入無水乙醇沉析出聚合物塊,去掉上層清液,將聚合物塊搗碎繼續加入乙醇攪拌,再反復清洗兩次后離心,取固相放入105℃真空干燥箱烘干至恒重,即得提純的聚合物,稱量,計算乳液中聚合物有效含量。不同SRY-1樣品有效含量及基礎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所示。
表1有效含量對SRY-1相關性能的影響評價
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,SRY-1有效含量在30%左右,各項性能較好。分析認為:聚合單體濃度27.5%~32.5%,聚合反應正常,反應轉化率高,產物相對分子質量較高,但單體濃度過高時,聚合反應放熱加劇,反應熱不易導出,導致產物分子質量減小,且容易凝膠,造成乳液穩定性下降,嚴重影響減阻劑的相關性能。
2.3.2水解度控制
水解度(DH)對聚合物的溶解速度、增黏能力、黏彈性及減阻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,在聚合過程中合理優化水解度,可以顯著提升減阻劑綜合性能。
采用提純的聚合物,參照GB 12005.6—89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測定方法》進行水解度的測定。室內進行了水解度控制單體比例為20%、30%、40%、50%、60%、70%的一系列聚合實驗,制得不同水解度的SRY-1樣品,參照GB 12005.6—89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測定方法》測試水解度分別為20.3%、30.5%、40.5%、49.8%、59.2%、68.9%。分別配制0.5%SRY-1溶液,測試3 min、30 min表觀黏度,并進一步進行了定頻率定應力黏彈性掃描實驗(測試條件f=1 Hz、τ=0.5 Pa、t=5 min)和降阻性能測試實驗(Q=45 L/min),測試結果見表2。
表2水解度對SRY-1及0.5%SRY-1溶液的影響評價
數據顯示,隨水解度增大,SRY-1增黏率和表觀黏度都顯著提高,但水解度超過60%后,增黏率又有所降低,SRY-1溶液G'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。分析認為:在一定范圍內,由于水解度增大,分子鏈更加伸展,分子間共價鍵作用更易形成彈性微觀網絡結構,彈性模量G'增大;隨著水解度繼續增大,聚合物分子流體力學體積持續增大而很難交叉纏繞,黏性行為明顯,彈性減弱,表現為彈性模量G'減小。因此水解度過度提高會造成增黏率下降,溶液黏性增強,彈性降低的負面影響。由數據可知,SRY-1水解度為40%~50%時,SRY-1的3 min增黏率可達90%以上,溶液黏彈性最為顯著。
2.3.3分子量控制
分子量很大程度決定了聚合物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溶解狀態、線團尺寸和結構形態,從而影響溶液的表觀黏度、減阻、耐溫抗剪切等性能。對于一體化生物復合乳液而言,分子量是影響減阻劑增黏性能、溶液減阻性能的主要因素。
由于SRY-1配制的溶液中存在分子內/分子間共價鍵作用,采用GB 12005.10—1992《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測定黏度法》會存在一定誤差,從屏蔽聚電解質效應、共價鍵作用的角度出發,將提純的聚合物溶解到50%的1,3-丙二醇(v/v)+0.2 mol/L NaCl的水溶液中,參照標準中的方法測得特性黏數[η],再根據疏水締合聚合物Mark-Houwink方程[η]=0.182M0.586計算黏均分子量。
室內通過控制水解度(40%~50%)制備了一系列的SRY-1樣品,配制成濃度為0.5%的溶液,測試聚合物不同分子量下的表觀黏度(30 min)和降阻率(Q=45 L/min)。如圖2所示,在優化的水解度范圍內,SRY-1分子量均在1000萬以上,水解度越高,分子量越高;溶液表觀黏度隨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,但降阻率隨分子量的增大呈現先緩慢升高后較快降低的趨勢。主要是因為分子量越高,重復單元數愈多,分子間越易形成鏈纏結,分子鏈具有更大的流體力學體積,溶液黏度增大,當增大到一定范圍,溶液黏彈性受到影響,降阻率就隨之下降。由數據對比,SRY-1分子量控制在1200~1300萬為宜。
圖2不同分子量0.5%SRY-1溶液的表觀黏度和降阻率
2.3.4臨界締合濃度測定
SRY-1制備過程中引入微電荷單體和小分子生物單體,借助小分子生物膠黏彈特性與多種非共價鍵交聯技術的結合,形成多重物理交聯的空間網絡結構流體,從而降低溶液臨界締合濃度,提高黏彈性,對降低乳液用量,提高壓裂液攜砂性能具有重要意義。
據研究表明,締合聚合物溶脹經歷3個階段,分別對應了兩個黏度突變的點,即臨界締合濃度CAC;通過繪制聚合物溶液黏度-濃度曲線,擬合分析得到3個階段的趨勢線及公式,兩兩相交的點取絕對值即為臨界締合濃度值,計算得CAC1,CAC2,如圖3所示。根據曲線可以看出,在CAC1之前,溶液黏度增長趨勢較緩慢,當達到CAC1并向CAC2過渡時,溶液黏度增長相對加快,超過CAC2后,溶液黏度迅速增加,1.0%用量下終黏可達110 mPa·s以上。
圖3不同SRY-1用量下溶液表觀黏度變化曲線(30 min)
室內合成實驗研究發現,微電荷單體對降低CAC2貢獻較大,用量優選為1.5%~2.5%,而小分子生物單體對降低CAC1貢獻較大,用量優選為0.5%~0.7%,兩種單體共同作用下臨界締合濃度降低和黏彈性提高顯著,最優結果見表3??梢姰敳捎?.0%微電荷單體+0.6%小分子生物單體組合時,溶液具有較強的黏彈性,此時SRY-1的CAC1,CAC2分別為1.79 g·L?1、3.89 g·L?1,對應SRY-1用量接近0.18%、0.4%。
表3微電荷單體、小分子生物單體用量優化測試數據